1997--1998年 加拿大Waterloo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8--2001年 美国Florida大学化学系、纳米生物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2001年 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研究员
2002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3年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6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
201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纳米生物,生物单分子研究,生物医学分析新方法,已在国内外杂志Nucl.Acid.Res.JACS, Angew. Chem.Anal. Chem., 等发表论文70余篇。
主持和作为主要骨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大、重点基金, 国家863,973等项目;2007年获聘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组织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 任香山会议主席(2009,2010),中美女化学家研讨会中方主席(2011)。
北京大学力学与空天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主要经历:
1995 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 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 年在北大电子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 年博士后出站并留校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微纳米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研究,包括细胞力学,生物医学微纳米技术,软材料的微纳米力学测试等。已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6 项。 承担项目:
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主持)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 余项。
厦门大学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经历:
1992年厦门大学学士,1998年厦门大学博士,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德国Fritz-Haber 研究所分别以访问学者和洪堡学者从事科研合作各一年。
研究方向:
增强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等离子体光子学及其在生物细胞体系及相关的表面界面研究中的应用。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14篇,其中包括发表在Nature、Nature Commun.、J. Am. Chem.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Phys.Rev. Lett.等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发表的论文已被他引3400 余次。 承担项目: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美化学领域合作项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研究员
2002年和2007年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与博士学位。2007 年至2011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致力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于纳米尺度下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一些重要的生命过程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纳米颗粒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讨论纳米颗粒对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工作在Nature StructMol Bio、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 篇。